【九美印刷】2013年11月27日,第16届北京国际印刷信息大会(INFOPRINT 2013)将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拉开帷幕。

创办于1997年的北京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是业内知名的信息交流与发布的经典品牌,具有参与面广、信息新颖、听众众多等特点,深受业界欢迎。第16届北京国际印刷信息大会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主办、《印刷工业》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会议提出围绕“创新”、“转型”、“绿色”三大主题展开。
客观地讲,北京国际印刷信息大会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大的产品推介会,主要内容就是由一些企业进行自己的产品介绍。只是由于活动的主办方是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因此名头更大,影响力也更大一些。但是,这种形式放到供求信息极其不对称、技术研讨会活动很少的1997年,其效果是显著的,但是放到互联网异常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其实际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虽然今年活动推出的主题非常抓人眼球,但是最终能否将这三大主题进行充分展现,能否让与会者真的获得与三大主题相对应的、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还需要看现场的反馈,我们也期待着。
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国际印刷信息大会,业界几乎所有的技术研讨活动,都面临着创新的问题。
创新首先来自于活动的组织形式。现在无论是信息交流大会也罢,技术研讨会也罢,惯常的形式就是授课式的:企业代表在台上讲,参会代表在台下听。台上人不管大家愿不愿意听,一概是照本宣科,台下人昏昏欲睡;台上人恨不得讲上半天也不愿意下来,台下人自第5分钟开始已经频频上厕所或者到外面开小会去了。这种情况像极了大学一年级上大课时的情形,只不过上大课的学生是不敢出去的,充其量只能是趴在桌上睡觉。
其实笔者组织技术研讨活动,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场面。痛定思痛,慧聪印刷网再组织类似活动,总是尽量压缩企业照本宣科的演讲时间,而在活动进行中增加互动环节。这种改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然是信息交流,既然是技术研讨,就不应该是你说我听,就应该是大家互动,负责又该如何展现交流与研讨呢?
如果说信息交流大会这种大型的活动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一人在台上讲、大家在下面听的这种形式,那么能不能让台上的人不再照本宣科呢?能不能不让企业单纯介绍产品,而讲一些大家真正喜闻乐见的东西呢?
笔者多次参加国外大企业组织的巡演活动,其组织形式确实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像今年6月的惠普世界之旅中国站,为期半天的主题活动,以一个人从早到晚的生活为背景,全面展现了惠普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中间穿插由惠普各个产品的负责人即席进行介绍,介绍时间很短且用互动的形式让人感觉不很突兀。虽然活动整体也历时2个多小时,但是其间很少有人离席,大家生怕因为短暂的离开而漏掉什么东西。 |